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
伴随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,介入放射学具有影像诊断诊断与微创******为一体的鲜明学科特点,被称为现代临床******学中的第三大诊疗体系,是与内科,外科并列的三大医学技术之一。其具有微创、******、安全、并发症少、恢复期短、可重复性强以及不破坏原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,而其快速的发展也使介入手术室不断发展壮大,医护人员不断增多,介入手术室的各种环境因素随之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影响。现将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报告如下。
1 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
1.1 物理性危害因素
1.1.1 噪声污染 介入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血管造影机dsa,除颤仪、监护仪、射频消融仪、微量泵、空调、空气******机等机器工作声音,术中患者疼痛呻吟,过多参观学习人员讨论声等等。长期处在噪音污染的环境中,医护人员易情绪激动,暴躁不安,对其身心不利。
1.1.2 X线辐射
X射线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由于X线的特性—生物效应。X线照射机体后,可使组织和体液发生一系列变化,组织中的细胞被电离辐射灭活,从而引起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的放射性损害。介入手术室是患者在X线引导下进行造影检查和******的特殊场所,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医护人员,身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地受到超剂量电离辐射,可导致对放射较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如皮肤、眼晶状体、性腺和骨髓组织的损害,使人产生疲乏无力、头晕、******、记忆力减退、食欲减退、机体*********降低。长期小剂量的慢性辐射会引起慢性放射综合征,特别是对造血、免疫和神经方面的影响。
1.1.3 负重伤 医护人员长时间穿铅衣,戴铅帽及铅眼镜,容易造成肩背部损伤头部不适,鼻梁受压,长时间着铅衣站立易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畅下肢肿胀***终致静脉曲张。
1.1.4 相对封闭的环境 医护人员在介入手术室的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期工作,情绪易激惹,焦虑、烦躁。
01
1.1 物理性危害因素
1.1 物理性危害因素
1.1.1 噪声污染 介入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血管造影机dsa,除颤仪、监护仪、射频消融仪、微量泵、空调、空气******机等机器工作声音,术中患者疼痛呻吟,过多参观学习人员讨论声等等。长期处在噪音污染的环境中,医护人员易情绪激动,暴躁不安,对其身心不利。
1.1.2 X线辐射
X射线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由于X线的特性—生物效应。X线照射机体后,可使组织和体液发生一系列变化,组织中的细胞被电离辐射灭活,从而引起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的放射性损害。介入手术室是患者在X线引导下进行造影检查和******的特殊场所,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医护人员,身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地受到超剂量电离辐射,可导致对放射较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如皮肤、眼晶状体、性腺和骨髓组织的损害,使人产生疲乏无力、头晕、******、记忆力减退、食欲减退、机体*********降低。长期小剂量的慢性辐射会引起慢性放射综合征,特别是对造血、免疫和神经方面的影响。
1.1.3 负重伤 医护人员长时间穿铅衣,戴铅帽及铅眼镜,容易造成肩背部损伤头部不适,鼻梁受压,长时间着铅衣站立易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畅下肢肿胀***终致静脉曲张。
1.1.4 相对封闭的环境 医护人员在介入手术室的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期工作,情绪易激惹,焦虑、烦躁。
02
03
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在介入******过程中以意外损伤为主,日常工作中不慎接触血管穿刺针、手术刀片、手术缝针发生针刺伤等,并且有时自身防护不到位,手上有创口不戴手套操作接触到具有传染性的血液。因一些血液传播的疾病易反复并转为慢性疾病,******难度大、时间长,对家庭和单位均造成严重影响,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和社会问题,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一个重点[4]。其中***常见的威胁是乙肝(HBV)、丙肝(HCV)、艾滋病(HIV)。有资料显示医院工作人员乙肝的感染率比一般居民高3~6倍,通过1次针刺或其他方式暴露HBV、HCV、HI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是:6﹪~30﹪、3﹪~10﹪、0.2﹪~0.5﹪,而由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﹪。
2 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
01
2.1 物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
2.1.1 噪音的防护 介入手术室各种仪器设备专人管理,定期检查维护,操作过程中应正确设置报警音,出现噪音应及时排查。积极与患者沟通,做好心理护理,避免患者过度烦躁、大声呻吟,减少参观学习人员数量,尽量营造安静的导管室手术环境。
2.1.2 降低X线辐射 完善与改进医疗设备用品,增加防护费用的投入,医院应积极为介入医护人员配备齐全的防护设备如铅衣、铅围脖、铅眼镜等,减少超剂量电离辐射。铅衣应当挂在衣架上不能折叠起来,发现破损及时报告并停止使用,介入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一直使用0.5mm铅当量围裙。认真学习、执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》第二十三条,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,做好个人射线照射剂量的监测,掌握监测的目的和意义,合理调配工作时间,避免长时间超剂量电离辐射。另外还要遵守放射防护的两大原则:医疗照射正当化原则和放射防护***优化原则。做好四个防护:时间防护、距离防护、控源防护、屏蔽防护[1]。把介入手术物品准备工作有计划的放在非曝光时间内完成,用物放置合理,使用方便,尽量降低不必要的X线辐射,防止确定效应的发生,限制随机效应发生机率。
2.1.3 负重伤的防护 掌握节力原理,降低负重伤。工作中注意掌握节力的技巧,尽量穿分体的铅衣、铅裙,分散肩背部的受力强度,预防颈部、腰椎的不适。工作期间尽量穿弹力的长筒袜,休息时尽量抬高下肢,防止下肢静脉曲张的形成。
02
03
(1)首先挤压伤口,让伤口血液流出;禁止直接按压伤口.
(2)用无菌水(或清洁水、纯净水,无条件时用温自来水)彻底冲洗;冲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.
(3)再用碘酒或酒精冲洗******伤口(可在所处科室接受处理);
(4)报告感染管理科备案;进行预防接种,跟踪随访,以便进一步给予干预******!
污染部位:用肥皂水冲洗,并用适当的******剂******,例如70%乙醇或皮肤******剂眼睛溅入液体: 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,且避免揉擦眼睛,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。医务人员、病人、其他人进行如下操作时应戴手套:接触病人体液、污物、处理污物。 在操作中应牢固树主自我保护意识。
对感染性患者安排在每天手术的***后。。
04
总之,随着介入诊疗手段不断发展,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逐渐呈现出远期作用、慢性作用、多发病等特点,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应该重在预防,医院应该不断制定完善的防护管理体系,增强医护人员防护知识和技巧,积极改善介入手术室的工作环境,提高自我防护能力,降低职业危害。